
佳禾配资
11月19日晚,2025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开幕前夕,肇庆市南药产业发展座谈会顺利举办。会议重点聚焦南药食养等议题,邀请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肇庆市有关领导,以及省内外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南药产区有关领导、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肉桂和巴戟天的药食同源开发、标准化体系构建、品牌建设路径,为肇庆南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肇庆市南药产业发展座谈会现场。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开朝出席会议并指出,南药是肇庆六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作为广东省南药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肇庆主要种植肉桂、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四大传统品种,其他种植规模较大的还有春砂仁、牛大力、广藿香等。“接下来,要着力破解南药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拓展下游应用市场,全力打造集种植、加工、仓储、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志强指出,发展南药食养品牌,要找准能有效防治慢病的品种。“要抓住大众对于健康的迫切需求来做文章。”张志强以肉桂为例指出,这种南药目前被认为是对糖尿病、高血脂最有干预效果的原料,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他表示,要针对食药物质的功能性原料、提取物制定标准,“可以做面向全国的、关于功效成分的等级指标,肇庆作为产地也要参与进来。”
“药材好,药才好。”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詹若挺认为,南药发展的两个关键词,一是产业路径,二是质量体系。“要选择道地性的、大众性的药材佳禾配资,才能保证质量的同时与下游更好对接。”詹若挺表示,关注南药种业创新、规范化种植之外,还要发展产地趁鲜加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他指出,针对肉桂,要有开放包容的思维,用“买世界、卖世界”的思维发展肇庆肉桂。
“肇庆是南药发展最有潜力的地方。”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创始理事长杨得坡总结了肇庆南药的四大优势——种植面积全省最大、品种全省最多、历史文化丰厚,药材极具道地性。杨得坡建议,加强政府引导,设置专班统筹肇庆各地南药发展,培育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生态,加强与高校等科研院所的合作。
广东工业大学食品系教授、广东省肉桂八角香料科技中心主任吴克刚分享了肉桂应用的三个可行方向:一是提取肉桂醛用作防腐、保鲜,“不是当作香料用品,而是作为调味料加入食品”;二是在国家大力开展减糖减盐减油行动之际,可以用肉桂弥补食品美味;三是可以开发芳香疗法。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所长黄志彪提到,广东一直有把中药材用来煲汤的饮食习惯,但想从食品方向继续发展南药,首先要解决身份合法性的问题。“国家认可的药食同源物质目前为106种,要根据不同南药的特质走不同的申报路径。”黄志彪建议,肇庆在申报时要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证明南药在当地的食用历史。
“南药在广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东省毒理学会专家黄俊明建议,肇庆可以尽快着手为有关南药申请“道地药材”证书,把“道地性”这个题目做好。他还指出,可以通过保健食品开发使用肇庆的道地南药,像是巴戟天、何首乌、化橘红都在可用目录里。
“可以把食养开发和临床机构结合,提升市场认同。”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所长曾庆钱建议,肇庆南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要提升美誉度,还要把数字标签体系建立起来。他还表示,要统计利用好肇庆的“三香”、积雪草等资源。
这次座谈会,来自省外的专家学者也为肇庆南药发展建言献策。广西香精香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永华认为,要三产融合发展南药。他建议推广使用套种技术,“农民种植有效益,也是产业必不可少的。”刘永华还指出,肉桂也要农文旅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广西林科院高工朱昌叁、李军集分别建议肇庆要定向培育资源,要遴选一家国有企业作为南药产业发展的支撑。国际中医药交易中心主席吴志文建议,肇庆可以打造一条肉桂大道,体现其“南药食养之都”的特色。
在座谈会的总结环节,肇庆市政府副市长谢桂坤表示,将以本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徐臻
摄影:吴秒衡
来源:南方农村报佳禾配资
实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